今天,我们给大家主要介绍的知识点是电化学部分,这一章的内容都注重理解,并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。而且这部分多以压轴题或者是爬坡题形式出现,具有一定的难度,所以需要足够引起大家的重视。好了,那么废话不多说,我们直接来看干货吧!
(1)一般情况下,较活泼的或能和电解质溶液反应的金属为负极,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。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情况,比如镁、铝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原电池时,由于是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,失去电子,因此铝为负极,镁为正极。类似情况还有Fe 、Cu 与浓HNO3 形成原电池。
(2)在原电池的外电,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,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。在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,阳离子移向正极,阴离子移向负极。原电池中,负极总是发生氧化反应,正极总是发生还原反应。
(3)原电池工作后,若某电极附近的pH增大了,说明该电极为正极,金属活动性较弱。因为析氢或吸氧的电极反应发生后,均能使该电极附近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。
(2) 注意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,在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不是孤立的,它往往与电解质溶液紧密联系(易错啊),如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式,在酸溶液中,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OH-,在碱溶液中,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H+,像CH4、CH3OH等燃料电池,在碱溶液中C元素以CO32-离子形式存在,而不是放出CO2气体。
(3)在同一个原电池中,负极失去电子数必然等于正极得到的电子数,所以在书写电极反应时,一定要考虑电荷守恒。同时也可避免在有关计算中产生误差。
1、电解池的阴、阳极完全由外加直流电源的负、正极确定,与电极材料本身的性质无关。而原电池的正、负极则由构成电极材料本身的性质决定。在电解时,根据电极本身是否参与氧化还原反应,可把电极分为惰性电极和活性电极两类:
(2)活性电极(除Pt、Au外的其余金属):当作阳极时,除起导电作用外,还失去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进入溶液中。
(1)在阴极上:在阴极上发生的是得电子反应,因此,电极本身只起导电作用而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,发生反应的是溶液中的阳离子,它们得电子的能力顺序为:
说明:上列顺序中H+有两个:在酸溶液中,H+得电子能力在Cu2+与Pb2+之间;若在盐溶液中,则H+位于Zn2+与Ag+之间.(Al3+、Mg2+、Na+、Ca2+、K+一般不放电)
(2)在阳极上:首先应考虑电极是活性电极还是惰性电极,若为活性电极,则是阳极本身失去电子被氧化成阳离子进入溶液中,即:,此时不能考虑溶液中阴离子的失电子情况;若为惰性电极,溶液中的阴离子失电子的能力顺序为:
惰性电极电解CuCl2、NaCl、CuSO4、KNO3、H2SO4、HCl、 NaOH等溶液时,电解总反应方程式可用以下写法,现以电解CuCl2及NaCl溶液为例,以此类推。